丹田发力,腹腔隔膜以下、骨盆以上的这个球状空腔,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(筋膜之功),像钢球那么坚固(骨架之功)。
所以内家一脉,首重丹田开合,所谓“一年打死人”,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这个部位。
有丹田之开合,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;
有了内开合,才能谈到胸背、四肢的外开合。
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,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的翻浪力。
如果不得法,容易把劲挂到胳膊腿上,不易往内里深入。
圈内打人,圈外推人。
所谓圈内,即盘骨发力范围,所谓圈外,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。
力量的终极来源,就是盘骨,古说腰胯只是笼统的讲法,实则只指盘骨。就是用盘骨来打你。
这个部位,一女流只要懂得开胯,以盘骨的收束,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,带动通身骨骼出击,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。
盘骨的发力,外表上看不到,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,仍不知何事。
成人的盘骨,尤其是男人,已经硬化,其构合缝隙的软骨,也已钙化,连成一起,所以成年後才学太极,不易开胯。
两年而能开胯,已经算快。
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,还同时要学脊骨的节节用力,节节贯通。
由盘骨带动脊骨,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。
真正的内家发力,内压集中点在腹部,以髋关节带动下半身、腰椎骨节带动上半身的运动带动全身的运动。
关键在于腹部的抟气,腰腹肌均衡收紧,内压增大,给腰椎的内动提供一个有力的内在支撑。
尾椎的惊乍,以骨盆为轮,脊椎为轴的发力,腰、腹、股肌肉搓动骨盆,力量沿脊椎上升,传至两手。
整体的感觉是劲力从尾锥或是叫裆内像龙卷风一样升起来,两腿的筋被抽紧,两只脚不得不抓住地,否则就要被这股力量给带的腾起来。
这样练下去,直到力量大的十趾再也抓不住地为止,就会出现《神运经》上的飞腾之功,或叫轻功。
像鬼魅一样飘忽、野兽一样协调的身法。
内家暗腿就是指开发出这种力量后,贴着地走就是步,脚一离地就是腿,力量来源于腰际。
所以有前辈能做到手足打法互换。
但这种用力方式,对身体的综合要求极高,首先是周身筋膜(胸背腰腹裆胯)的拉伸量,再有就是骨节间关节囊的韧性强度,要达到内在的骨架贯通。
隔膜要下沉,裆胯要上翻,腰椎要拉开、后倚,形成丹田的中空内实,就像两胯之间夹了一个充足气的大皮球,这个球又抱着肋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