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为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。
“校刊想做个专题访谈。”馆长接着说,”除了谈创作,还想请你聊聊‘知青文学’这个新概念。对了...”
他突然想到什么,接着道:“《文艺报》的编辑托我问一问,关于伤痕文学,你是怎么看的。”
“《文艺报》也找我?”
“你现在可是香饽饽。”馆长笑着摇摇头,“这还只是开始,随着你的名气越来越大,类似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。”
“行吧,我考虑一下吧。”
“你心里有数就行,还有采访定在下午,别忘了!”
馆长走后,胡为民迎着众人的笑声和暧昧目光,上了二楼。
当他投入到工作状态时,时间过的总是很快。
转眼,约定好采访的时间到了。
采访的地点在不是在图书馆、教室或者办公室,而是在未名湖畔。
如今四月,天光正好,空气清新鸟语花香,正是适合户外运动的日子。
未名湖波光粼粼,岸边的垂柳抽出嫩绿的新芽,随风轻拂水面。
“胡老师您好。”
“同学,你好。”
胡为民坐在湖边的石凳上,面前是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学生,手里捧着笔记本,胸前别着“燕大校刊记者”的证件。
胡为民在燕大,现在可谓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
女学生能得到采访胡为民的机会,运气非常好,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。
当然,对于这个机会,她也很珍惜。
只是以这种形式见到偶像,她还是有些紧张。
“胡老师,我们也不是第一次见了,真没想到,短短数月,您能取得如今的成就。”女学生声音有些发紧。
胡为民眨巴一下眼睛,颇为风趣幽默地说:“这都多亏了杂志社的编辑和亲爱的读者们,当然最主要还是我有这个实力。”
女学生捂着嘴笑了起来,气氛轻松了不少。
笑过后,采访正式开始。
“胡老师,首先恭喜《孩子王》获得这么大反响!”女学生推了推眼镜,眼睛亮晶晶的,“《人民日报》那篇评论说您'为知青题材开辟了新路径',您自己怎么看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