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是心脏受损,贻害无穷。这样的先例客观存在。
拙力,属于丹田空虚,发力没有基础,只能靠心中勉强而致使肌肉僵紧,发出的笨拙之力。
这仍然是内功修养没找到门径,也属于急于求成,哗众取宠的行为。
发拙力的人肌肉必然僵紧,从而导致周身气血循环受到拘束;
人体健康的保证就在于气血通畅,所以拙力的害处是不言自喻的。
挺胸提腹仍然是不懂内功,不懂练拳规则所致。
这两个身体状态是相辅相成的,只要是挺胸那么腹部必然会提起。
此时气息与“努气”一样,只能拘束在胸腔,难以下行至丹田,造成上身僵紧,下盘轻浮,害处于前两者相同。
“三害”,虽然是三种行为状态,但三者是相互关连的,触犯一种,必然会导致另外两种发作。
所以练习形意拳术,首先要明白什么是“三害”,并在练习当中努力去除这些弊端,这是练拳的首要问题。
因为健康没保证,练拳就失去了根本上的意义。
练习形意拳首先树立中正的形体,但是要明白中正不是僵直,所以必须做到虚领顶劲;
含胸拔背;松胯塌腰;挺膝扣足等细节。
看一个人形意拳是否得到了正传,首先就是看他是否去除了“三害”。
如果三体式架子一摆,产生了胸部挺起;
腹部发瘪;怒目横眉;咬牙切齿等行为。
那无疑就是“三害”未除,这样的人别说是真传,就连最基本的拳理都不可能懂,至于功夫就更不用讨论了。
我们可以看一下练习拳击散打的人员,即使那是外家的东西,但真正有功夫的没有一个挺着个胸脯;
瘪着个腹腔;咬着槽牙;瞪着眼睛来练习的。
十二形之虎形与马形
虎形
虎者,山中猛兽之王。
虎之天性,有离穴抖毛之威,扑食之勇。
此勇之威力,起于臀尾之劲(督脉),发动涌泉之穴,起落不见形。
此形取之于拳为虎形拳。
虎坐卧藏洞中,以拳之应用,外猛而内和,形势顺,则虚伏而丹田气足,能起真精补还于脑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