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灵、捷!要不怎么会把人打到墙上再反弹回来呢?
劲力出于三体式,五行、十二形也出于三体式。
这种劲力发人如风把晾的衣服吹起,打人的和被打的都有一种舒服感。
而且还想再来几次,去体会那种奇妙的感觉,绝没有痛苦感的,这才是真正的发放。
用之于击人后果不堪设想,仅仅看看就会打消体会一下的这个念头。
三体式不以站的时间长短论高低,只需要得法,走正道。
很多书上写了一大堆理论,自己都不明白,反而告知天下,贻害后人。
把人都固死了,不仅不能练出东西来,反而害了芸芸后学,良可叹呀。
当明白时,大好时光已然过去,所以形意拳为什么不主张自学?就是这个道理。望练者慎之思之。
穿透力和杀伤力、劲从足下生的秘密
形意拳高手用劲,不见其形,疾如闪电,一发即收,一出手必如雷动电发,使敌不得尽其守御之。
蓄而后发,如闪电一发即收,一击即中,中之之顷,疾如掣电。
劲之应敌如矢之离弦,其着于身如蜻蜓点水,一着即止。
若猝不及防而劲至,则应以警劲,敛气竦神,紧以当之,震以杀之,行所无事矣。
发劲时外示柔软,内涵坚刚,足腿用劲,由脊发出,当机立断,应发即发,不可迟疑。
用劲最难,虽劲大于敌,用而不当为敌用,用之过早,则劲已出而敌未着,过迟则敌已入而肘不得伸,劲因不得达,皆授人以隙。
敌无论以何手来,吾均宜及身而紧,一紧即发,必使敌手不得抽,而吾手已压敌境。
倘沉之过下,或起之过昂,敌人蹈隙最易。
手足吞吐之劲必同等,如以五十磅之劲打出,亦以五十磅之劲收回,吞吐劲不相等,病在迟缓,故敌人得接其手而还击之。
快由于有劲,无劲必不能快,吞吐之劲相等,则无留顿不收之弊。
敌非但不能接,且受伤尚不知手之来路,故临敌万不可接人手。
放松是发劲的前提,极柔软后能极坚刚,只有做到充分的放松,去掉全身之僵劲,才能够发出完整一气的弹抖劲。
全身骨节松开肌肉松弛,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肌的用力。
使力不至于在中途被对抗肌的紧张用力而消耗减弱,使周身之力能够在一瞬间达到着力点,也就是集全身之力于一个力点上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